终止妊娠可通过药物流产、手术流产等方式实现,具体需根据孕周及个体健康状况选择。药物流产适用于孕49天内,手术流产适用于孕10周内。操作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自行用药或非正规操作可能导致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1、药物流产:
孕早期≤49天可选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药物流产需分次服药,首次用药后需留院观察4-6小时,完全流产率约90%。可能出现剧烈腹痛、阴道出血等药物反应,需严格遵循医嘱复查超声确认妊娠组织排出情况。
2、负压吸引术:
孕6-10周可采用负压吸引术,通过软管吸出宫腔内妊娠组织。手术时间约10分钟,需进行宫颈扩张,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与宫颈损伤、宫腔粘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术后持续腹痛、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
3、钳刮术:
孕10-14周需行钳刮术,先扩张宫颈再用卵圆钳清除妊娠组织。该手术出血风险较高,需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可能与子宫穿孔、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大量出血等症状。术后需住院观察24小时。
4、术后护理:
流产后需卧床休息1-3天,1个月内禁止盆浴、游泳及性生活。每日监测体温,观察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就医。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术后10天需复查血HCG及超声。
5、心理调适:
终止妊娠后可能出现抑郁、自责等情绪,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可通过正念冥想、写日记等方式疏解压力,伴侣及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若持续失眠或情绪低落超过2周,需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
流产后饮食宜补充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猪肝、菠菜,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术后2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1个月后逐步恢复常规锻炼。需落实可靠避孕措施,推荐短效避孕药或避孕环,半年内避免再次妊娠。如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大出血需立即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