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热敷按摩、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导尿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男性患者可尝试站立排尿并放松盆底肌,女性采用蹲位或身体前倾姿势。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通过条件反射刺激排尿反射。避免憋尿或用力排尿,防止加重膀胱肌损伤。
下腹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顺时针轻柔按摩膀胱区,配合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注意糖尿病等感觉障碍患者需防止烫伤。
制定定时排尿计划,初期每2小时尝试排尿1次,逐步延长间隔至3-4小时。记录排尿日记监测尿量变化,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早期功能康复。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缓解膀胱过度活动。抗生素用于合并尿路感染时,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尿潴留需立即留置导尿管,间歇导尿每日4-6次保持膀胱容量在400ml内。长期留置需定期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尿道狭窄患者可能需要尿道扩张术。
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ml,分次摄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南瓜子、西红柿等富含锌元素食物有助于前列腺健康,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改善盆底功能。出现发热、血尿或持续排尿困难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超声检查可评估残余尿量。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隐匿性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