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定期观察、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肌瘤通常由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肥胖、炎症刺激、干细胞突变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肌瘤较小或症状较轻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可缩小肌瘤体积;米非司酮能拮抗孕激素;氨甲环酸用于控制月经过多。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能伴随潮热、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萎缩,适合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聚焦超声消融利用高温精准破坏肌瘤组织,创伤较小。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阴道排液,需随访3-6个月评估疗效。
无症状的肌壁间肌瘤<5cm或近绝经期患者可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期间建议记录月经量变化,突发剧烈腹痛需警惕肌瘤蒂扭转。超过45岁患者随着雌激素下降,肌瘤可能自然缩小。
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减少红肉、动物内脏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亚麻籽。长期精神压力会刺激皮质醇分泌,可能加速肌瘤生长。
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术后3年复发率约15%。子宫切除术适合肌瘤多发、症状严重且无生育需求者,可选择腹腔镜或经阴道途径。手术指征包括:肌瘤导致贫血、压迫泌尿系统、短期内快速增大怀疑恶变。
每日摄入300g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大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不会刺激肌瘤增长。凯格尔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瑜伽猫牛式可缓解下腹坠胀。术后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和盆浴,使用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感染风险。绝经后仍需每年妇科检查,警惕残留肌瘤钙化或肉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