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截骨手术适用于下颌骨发育异常、咬合功能障碍、面部轮廓改善等情况,具体可通过正颌外科评估、影像学检查、功能需求分析、美学标准考量、术后康复预期等方式确定。手术通常由遗传因素、创伤后畸形、生长发育异常、关节疾病、肿瘤切除后修复等原因引起。
严重反颌地包天或开颌导致咀嚼效率下降时需手术矫正。可能与下颌骨过度前突或后缩有关,常伴随发音障碍、颞下颌关节疼痛。术前需进行牙模分析配合正畸治疗,术后需咬合板固定。
下颌角过度外翻或下颌体过长影响面部比例时适用。通常表现为方形脸、下巴后缩,可能与遗传性骨量异常有关。手术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或矢状劈开截骨术,需配合三维CT设计截骨线。
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导致功能障碍时需手术重建。常见于颏部骨折后下巴偏斜,伴随张口受限。手术需松解错位骨块并钛板固定,同期可能需植骨修复缺损。
下颌后缩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考虑手术。多与小颌畸形、舌根后坠有关,表现为夜间憋醒、白天嗜睡。采用颏前移术或双颌前移术扩大气道空间。
下颌骨部分切除后需功能性重建时适用。常见于成釉细胞瘤或骨肉瘤术后,伴随咀嚼功能丧失。可采用腓骨游离皮瓣移植或人工骨植入,需血管吻合技术。
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并避免剧烈运动,逐步过渡到软食。康复期应进行张口训练预防关节强直,定期拍摄全景片监测骨愈合情况。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术后6个月可进行咬合功能评估,必要时配合正畸精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