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细菌性皮肤感染疾病。
丹毒致病菌90%以上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C组链球菌引起。这类细菌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真皮层淋巴管,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伴有灼热疼痛感。
细菌常通过足癣破溃、外伤创面或昆虫叮咬处入侵。糖尿病患者、静脉功能不全者更易感染。发病时常见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下肢和面部为好发部位。
临床根据特征性橙红色水肿性斑块即可初步诊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等鉴别,必要时行细菌培养确认病原体。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苄星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抬高患肢。严重者需静脉给药,疗程通常10-14天。
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及时处理足癣等感染灶。控制血糖、改善循环可降低复发风险。接触污染物后彻底清洁皮肤,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
丹毒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限制活动,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日常护理重点在于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出现持续高热或皮损快速扩大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