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可能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皮肤屏障受损、宠物传播等原因引起。
皮肤癣菌属真菌是头癣的主要致病源,这类微生物通过侵入毛囊角质层引发炎症反应。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是临床常见病原体,感染后头皮出现圆形脱发斑伴鳞屑,严重者形成脓癣。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繁殖。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发生头癣。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皮肤对真菌的防御能力下降,轻微接触即可导致感染。这类患者往往伴随反复发作、病灶扩散快的特点,需在抗真菌治疗同时配合免疫调节。
共用梳子、帽子或理发工具是重要传播途径。真菌孢子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月,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孢子通过微小皮肤破损处侵入。集体生活环境如学校、军营更易暴发流行,患者使用过的个人物品需煮沸消毒。
过度烫染头发、频繁抓挠头皮会破坏保护层,增加感染风险。化学刺激或机械损伤使角质层完整性丧失,为真菌附着创造条件。临床常见于湿疹患者合并头癣感染,需同步修复皮肤屏障与抗真菌治疗。
犬猫等宠物携带的犬小孢子菌可通过亲密接触传染人类。儿童与患病宠物玩耍后未洗手即触摸头皮是典型传播场景,宠物出现脱毛皮疹时应及时隔离治疗,家庭成员需进行预防性抗真菌洗发。
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洗发水;每周两次用酮康唑洗剂预防;接触动物后彻底洗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发现头皮异常脱屑及时就医,真菌镜检可明确诊断。治疗期间所有接触物品需日光暴晒6小时以上,家庭成员应同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