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的时机需根据个体发育阶段及口腔状况综合评估,乳牙期早期干预、替牙期功能矫治、恒牙期综合正畸、成人骨性矫正、老年修复前正畸是常见选择。
3-5岁乳牙列期出现反颌地包天或严重深覆盖时需早期干预。功能性矫治器如FR-III可引导颌骨发育,活动矫治器能纠正吮指等不良习惯,此阶段主要针对颌骨关系异常,避免影响面部发育。
8-10岁混合牙列期适合矫正功能性错颌。利用颌骨生长潜力,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改善下颌后缩,扩弓器解决牙弓狭窄问题。此阶段可协调牙弓与颌骨发育关系,降低恒牙期拔牙概率。
12-15岁恒牙列完全萌出后开展综合正畸。固定托槽可精确控制牙齿三维移动,隐形矫治适用于轻中度拥挤,需配合支抗钉控制复杂移动。此阶段牙槽骨改建活跃,矫正效率最高。
18岁后骨改建速度减缓但仍可行正畸治疗。隐形矫治满足美观需求,舌侧托槽适合演艺从业者,严重骨性畸形需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矫正需更关注牙周健康维护。
种植或修复前需通过片段弓技术调整牙齿轴向,微型种植体辅助压低伸长牙,有限矫治改善咬合关系。老年矫正以功能重建为目的,周期通常缩短至6-12个月。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清洁托槽,正畸期间避免啃食硬物,定期进行牙周维护。均衡摄入钙磷含量高的乳制品与瘦肉,配合咀嚼训练增强牙周适应性。不同年龄段矫正各有优势,建议在正畸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矫正后需严格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