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可通过干扰素β、醋酸格拉替雷、芬戈莫德等药物治疗,疾病通常与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维生素D缺乏、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
1、干扰素β:免疫调节药物能减少复发频率,延缓疾病进展。干扰素β-1a和干扰素β-1b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发挥作用,需定期皮下或肌肉注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2、醋酸格拉替雷:合成肽类药物模拟髓鞘蛋白成分,诱导免疫耐受。每日皮下注射可减少髓鞘攻击,对复发缓解型患者效果显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潮红、胸闷等短暂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3、芬戈莫德: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能阻止淋巴细胞离开淋巴结,降低中枢神经炎症。作为口服制剂,需在首次给药时进行心率监测。可能引发血压升高、黄斑水肿等副作用,需定期眼科检查。
4、疾病修正治疗:针对活动性继发进展型患者,可选用奥瑞珠单抗或克拉屈滨。奥瑞珠单抗通过靶向CD20阳性B细胞发挥作用,每半年静脉输注一次。克拉屈滨则通过干扰DNA合成减少淋巴细胞,每年需短期口服治疗。
5、对症治疗药物:普瑞巴林改善神经痛,阿米替林缓解抑郁症状。膀胱功能障碍可用奥昔布宁调节,肌痉挛患者可尝试巴氯芬。症状管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日常饮食需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维生素D强化乳制品。适度进行水中运动或平衡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避免高温环境诱发症状加重。护理重点在于预防跌倒和压疮,使用辅助器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