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钙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由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不足、维生素D缺乏、早产、母体糖尿病、镁缺乏等因素引起。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标,早产儿建议使用强化钙配方奶。哺乳期母亲应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避免咖啡因影响钙吸收。
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碳酸钙等口服制剂常用于轻中度低血钙。静脉注射钙剂适用于抽搐等严重情况,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防止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维生素D3滴剂可促进肠道钙吸收,剂量需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整。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需联用骨化三醇,定期复查血钙磷水平。
继发于母体糖尿病的新生儿需监测血糖,镁缺乏者需补充硫酸镁。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能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需内分泌科随访。
治疗期间每2-3天检测血钙、血磷、尿钙,稳定后改为每周复查。心电图监测QT间期变化,警惕低钙血症诱发心律失常。
多数新生儿暂时性低血钙经规范治疗2-4周可纠正,需持续补充维生素D至1岁。日常护理注意观察惊厥、喉痉挛等急症表现,喂养时避免高磷食物干扰钙吸收,适当增加户外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定期儿童保健科评估生长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