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干与中药乌梅可通过原料来源、炮制工艺、药用成分、使用场景、储存方式等方面区分。两者均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但加工方式和应用范畴存在差异。
1、原料差异:中药乌梅多选用未成熟青梅,果肉厚实、酸涩味浓;乌梅干常采用成熟黄梅或红梅,甜度较高。前者需经熏制发酵保留药用活性,后者以日晒或烘干为主。
2、炮制工艺:中药乌梅需经历蒸-熏-焙三工序,通过烟熏使果皮黑化形成焦油酸等成分;乌梅干仅需盐渍后脱水,部分产品会添加糖分调味。传统工艺差异导致两者外观颜色深浅不同。
3、活性成分:中药乌梅含较高柠檬酸、苹果酸及熊果酸,具止泻生津功效;乌梅干的有机酸部分流失,但保留膳食纤维。前者每100g含枸橼酸约12g,后者约6-8g。
4、应用场景:中药乌梅多用于配伍复方治疗久咳、便血,常见于乌梅丸等方剂;乌梅干作为零食可直接食用,或用于甜品制作。药典规定中药乌梅需控制二氧化硫残留量≤400mg/kg。
5、储存要求:中药乌梅需密封防潮避免霉变,储存期不超过2年;乌梅干因含糖量高更易吸湿,建议冷藏保存。两者均需远离高温环境以防止有效成分氧化。
日常选用时需明确需求目的,中药乌梅应遵医嘱控制用量,普通人群每日食用乌梅干不宜超过30g。搭配陈皮泡水可增强消化功能,运动后适量补充有助于电解质平衡。储存时注意观察有无霉斑或异味,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糖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