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恶性肿瘤可通过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激素药物、中药辅助等方式干预。恶性肿瘤通常与基因突变、环境致癌物、慢性炎症、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1、化疗药物:环磷酰胺通过破坏DNA结构抑制癌细胞增殖,顺铂干扰DNA复制诱导凋亡,紫杉醇阻断微管解聚抑制有丝分裂。化疗可能引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需配合升白针、止吐药使用。
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贝伐珠单抗抑制VEGF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奥希替尼针对EGFR突变型肺癌。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3、免疫药物:帕博利珠单抗阻断PD-1通路激活T细胞,纳武利尤单抗用于黑色素瘤,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副作用。
4、激素药物:他莫昔芬拮抗雌激素受体治疗乳腺癌,亮丙瑞林抑制雄激素控制前列腺癌,阿那曲唑减少雌激素合成。长期使用需监测骨质流失、血脂异常等代谢问题。
5、中药辅助:黄芪多糖增强免疫功能,华蟾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康莱特注射液配合化疗减毒增效。中药需在肿瘤科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靶向药相互作用。
恶性肿瘤患者需保证每日1.2g/kg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乳清蛋白粉;贫血者增加牛肉、菠菜、黑木耳等富铁食物;治疗期间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饮食。每周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体能,血小板>50×10⁹/L时可进行低强度抗阻训练。化疗后48小时内使用冰帽预防脱发,放疗部位皮肤避免日晒摩擦,使用无酒精保湿剂。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