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可通过保持卫生、调节饮食、补充益生菌、避免刺激、增强免疫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阴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不良卫生习惯、频繁性生活、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引起。
1、菌群失衡: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导致致病菌过度繁殖,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伴鱼腥味。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酸性环境。可食用无糖酸奶、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2、免疫调节: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会降低免疫力。保证7-8小时睡眠,进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次以上。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食物。
3、卫生管理:经期卫生巾每4小时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避免盆浴或公共浴池泡澡。
4、行为干预: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减少阴道冲洗频率。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避免穿紧身裤或化纤材质衣物。
5、药物辅助:顽固性感染需就医,常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替硝唑等药物。合并外阴瘙痒可配合克霉唑乳膏局部涂抹。
维持低糖饮食结构,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饮水1500ml以上促进代谢,经期避免游泳或剧烈运动。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腹痛需及时妇科就诊,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