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可通过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抗生素、中成药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刺激、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饱胀感、黑便、食欲减退等症状。
1、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缓解黏膜损伤。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糜烂。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避免长期使用引发骨质疏松风险。
2、胃黏膜保护剂:通过形成物理屏障促进黏膜修复。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硫糖铝能与溃疡面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建议搭配膳食纤维摄入。
3、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加速胃排空,缓解腹胀呕吐;莫沙必利通过刺激肠神经改善消化功能。适用于伴随胃动力障碍的患者,需避免与抗胆碱药同服。
4、抗生素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组合。治疗期间需严格完成14天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5、中成药调理:荆花胃康胶丸含土荆芥挥发油可抑菌止痛,胃复春片通过健脾活血促进黏膜再生。中药需辨证使用,湿热体质者慎用温补类制剂。
日常饮食宜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饮食。餐后适度散步有助于胃肠蠕动,急性期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时需立即内镜检查,排除消化道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