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房水循环障碍、眼压急剧升高等原因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眼部解剖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剧烈眼痛、视力骤降、虹视等症状。
1、药物控制:急性发作期需快速降眼压,常用药物包括毛果芸香碱、甘露醇、乙酰唑胺。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能抑制睫状体分泌功能。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激光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早期,YAG激光可穿透虹膜形成微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通过改善房水外流降低眼压,治疗过程无切口且恢复快。
3、小梁切除术:传统滤过手术建立新房水引流通道,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者。术中切除部分小梁网和虹膜,术后需按摩眼球防止滤过通道瘢痕化。
4、引流阀植入术:将硅胶引流管植入前房分流房水,适用于复杂病例。Ahmed阀或Baerveldt植入装置可调节引流速度,需定期复查防止导管堵塞。
5、术后护理:避免低头弯腰动作防止眼压波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变化,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游泳和剧烈运动。
急性青光眼患者需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内,分次少量饮用。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控制眼压。出现眼红、眼胀症状需立即复查,长期随访可预防视神经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