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缺钠可通过增加钠盐摄入、静脉补液、调整利尿剂使用、治疗原发病、监测电解质等方式治疗。缺钠通常由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利尿剂过量、肾上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增加钠摄入:

轻度缺钠可通过饮食补充,每日食盐摄入量可增至6-8克。选择高钠食物如酱油、腌制品、海带、虾皮等,分次补充避免一次性过量。运动后或高温环境下可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2、静脉补液:

中重度缺钠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补钠速度控制在每小时血钠上升不超过0.5mmol/L。补液过程中需监测神经系统症状,防止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住院患者每日血钠检测不少于2次。

3、调整利尿剂:

利尿剂相关低钠血症需暂停噻嗪类利尿剂,改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嗜睡等症状。必要时联合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治疗。

4、治疗原发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需长期补充氢化可的松,慢性肾病患者需调整透析方案。可能与醛固酮分泌不足或排水功能障碍有关,通常伴随血压下降、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继发性低钠需同步纠正甲状腺或垂体功能异常。

5、监测恢复周期:

轻度缺钠24-48小时可纠正,中度需3-5天,重度或慢性低钠血症需1-2周缓慢调整。恢复期间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ml以内,避免饮用纯净水。每24小时血钠上升幅度不超过8-10mmol/L。

补钠期间建议保持适度运动促进体液循环,但避免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加重钠流失。饮食可增加奶酪、橄榄、熏鱼等富钠食材,每日分5-6次少量补充。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怀孕能不能吃地屈孕酮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