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指孕妇或产后6周内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损伤及血流淤滞等因素相关。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凝血因子合成,抗凝血酶Ⅲ和蛋白S活性降低,纤溶系统受抑制,形成生理性高凝状态。产后胎盘剥离面血管暴露进一步加重血栓风险。建议增加水分摄入,穿着梯度压力袜改善循环。
分娩过程可能损伤盆腔静脉,剖宫产手术直接创伤血管内皮。血管壁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聚集,启动凝血级联反应。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需避免长时间卧床,术后尽早进行踝泵运动。
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妊娠期静脉扩张使血流速度下降50%。产后卧床休养加重淤滞,可能突发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推荐侧卧位休息,每天进行30分钟步行锻炼。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病理性高凝,可能与反复流产史有关。遗传性易栓症如因子V Leiden突变占妊娠VTE病例40%,通常伴随D-二聚体显著升高。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多胎妊娠使子宫机械压迫更显著。产后感染发热时炎症因子促进血栓形成,可能出现患肢皮温升高。介入治疗可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必要时行导管溶栓术。
每日保证2000ml饮水,选择三文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产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监测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超声,出现单侧腿围增大超过3cm需立即就医。哺乳期抗凝治疗需选择不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