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呼吸道高反应性咳嗽,可能由花粉过敏、尘螨刺激、冷空气诱发、胃食管反流、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环境控制、抗组胺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1、花粉过敏:春季花粉飘散时易诱发过敏性咳嗽,患者常伴鼻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建议过敏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N95口罩,居家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花粉浓度。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
2、尘螨刺激:床褥、地毯中的尘螨排泄物是常见致敏原,表现为夜间平卧时咳嗽加重。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品,使用防螨面料包裹床垫枕头,卧室避免放置毛绒玩具。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3、冷空气诱发:气道敏感者在气温骤降时易出现刺激性干咳。冬季外出前用围巾遮挡口鼻,居家保持室温18-22℃。每天用生理盐水雾化湿润气道,适当饮用罗汉果茶等润肺饮品。
4、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可引起慢性咳嗽,多伴反酸、烧心。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奥美拉唑等抑酸药联合多潘立酮促胃动力药可改善症状。
5、药物副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可能引起顽固性干咳。长期服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者若出现咳嗽,应在医生指导下换用氯沙坦等替代药物。
过敏性咳嗽患者需建立个体化防治方案,日常注意避免已知过敏原接触,保持居住环境湿度40-60%。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深海鱼油。坚持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气道耐受力,咳嗽持续超过8周或出现喘息、咯血需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