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喷雾、口服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替代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通常由长期滥用减充血剂、鼻腔黏膜血管反应性异常、鼻甲肥大、药物代谢异常、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冲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残留药物,减轻黏膜水肿。每日2-3次冲洗可促进黏膜纤毛功能恢复,配合40℃温水效果更佳。避免使用含防腐剂的冲洗液。
2、激素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可抑制炎症反应。需连续使用4周以上,喷药时保持头部直立,药物需均匀覆盖鼻腔黏膜。
3、口服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缓解鼻痒和喷嚏症状。孟鲁司特钠可改善伴发过敏性鼻炎的气道高反应性。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4、替代疗法:高渗海水喷雾可短期替代减充血剂。严重鼻塞时可用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鼻腔激光或射频消融适用于顽固性鼻甲肥大。
5、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等离子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无效的重度病例。术后需坚持3个月鼻腔护理,避免复发。合并鼻中隔偏曲者需同期矫正。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和刺激性气体。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增强鼻腔血管调节能力。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食物,限制辛辣食品摄入。鼻腔干燥时可使用凡士林或无刺激润肤剂涂抹鼻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