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湿敷护理、光疗等方式治疗。接触性皮炎通常由金属过敏、化学物质刺激、植物接触、紫外线照射、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明确并远离致敏物质是治疗核心。镍制品、染发剂、橡胶手套等常见接触性过敏原需通过斑贴试验确诊。日常选择无镍饰品、低敏化妆品,工作时佩戴防护手套可减少复发。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能缓解急性期红肿瘙痒。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适用于面部薄嫩部位。伴渗出时可用硼酸溶液冷湿敷,每日2-3次控制炎症。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可阻断瘙痒信号传导。严重泛发性皮炎需短期口服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监测肝肾功能。
急性渗液期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浸透纱布湿敷,每次15分钟。亚急性期改用氧化锌糊剂保护创面。恢复期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窄谱UVB照射每周2-3次对慢性顽固性皮炎有效。UVA1疗法可抑制真皮炎症细胞浸润。光疗需持续8-12周,注意佩戴护目镜避免光损伤。
燕麦浴可缓解瘙痒,水温需控制在37℃以下。棉质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检测血清IgE水平,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时需同步控制全身过敏状态。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皮肤敏感度,深海鱼、奇异果等食物可适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