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可能由遗传因素、脑损伤、感染、代谢异常、脑血管病变等多种原因引起,发作形式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等。诊断需结合病史、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涵盖抗癫痫药物、生酮饮食、神经调控手术等。
1、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的核心病理机制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同步放电,这种电活动紊乱可导致短暂性功能异常。异常放电可能与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脑电图检查可见棘波、尖波等特征性波形。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
2、发作类型多样:癫痫发作可分为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局灶性发作起源于大脑特定区域,表现为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全面性发作涉及双侧大脑半球,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形式不同,治疗策略有所差异,需根据发作类型选择针对性药物。
3、病因复杂多样:癫痫病因包括结构性、遗传性、代谢性、免疫性等因素。结构性病因如脑肿瘤、脑外伤;遗传性病因如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代谢性病因如低血糖、低钙血症。明确病因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部分病例需进行病因治疗。
4、诊断方法明确:癫痫诊断需结合详细病史、发作表现和辅助检查。脑电图是重要诊断工具,可记录异常放电;头颅MRI有助于发现结构性病变;基因检测适用于遗传性癫痫。精准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需由神经专科医生完成评估。
5、治疗手段综合:癫痫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约70%患者通过药物可控制发作,常用药物有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药物难治性癫痫可考虑迷走神经刺激术或致痫灶切除术;生酮饮食对部分儿童癫痫有效。
癫痫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等诱发因素。饮食宜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镁、钙的食物如绿叶蔬菜、乳制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高风险运动。发作未控制者应避免驾驶、游泳等危险活动,外出时建议有人陪同。定期复诊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