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可能由毛囊堵塞、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遗传因素、皮肤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局部热敷、保持清洁、避免挤压等方式治疗。
1、毛囊堵塞:皮脂腺导管开口被角质或油脂堵塞,导致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形成囊肿。日常需用温和洗面奶清洁,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囊肿较小且无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皮脂分泌过多:青春期激素变化或高脂饮食会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建议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伴随红肿疼痛时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口服头孢氨苄控制炎症。
3、细菌感染:囊肿继发感染会出现化脓、压痛。局部可涂抹夫西地酸乳膏,配合40℃温热毛巾湿敷促进引流。感染扩散伴发热需静脉注射青霉素,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皮脂腺导管结构异常的家族史。这类囊肿易反复发作,建议定期皮肤科随访。直径超过2cm或影响外观的囊肿,可选择二氧化碳激光或传统梭形切除术。
5、皮肤创伤:搔抓或摩擦可能导致腺体破裂诱发囊肿。避免穿戴粗糙衣物,囊肿周围皮肤可涂抹医用凡士林保护。合并疤痕体质者术后需使用硅酮凝胶预防增生。
皮脂腺囊肿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剧烈运动时摩擦患处。饮食需限制奶制品及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亚麻籽油、深海鱼类等富含omega-3的食物。囊肿未感染时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术后恢复期应暂停汗蒸等高温活动。每周2-3次使用硫磺皂清洗囊肿周围皮肤,但避免过度清洁导致屏障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