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观察疼痛特征、活动受限程度、感觉异常范围、反射变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综合判断。腰椎间盘突出通常由长期不良姿势、急性外伤、椎间盘退变、遗传因素及职业劳损等原因引起。
腰椎间盘突出典型表现为腰部放射性疼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疼痛多从腰部向单侧臀部、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外侧,呈烧灼样或电击样。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久坐或弯腰时加剧。需与腰肌劳钝痛鉴别,后者疼痛范围局限且无下肢放射。
患者常出现腰椎活动度下降,前屈幅度减少50%以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肢抬高不足70°即诱发疼痛具有诊断价值。严重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百米即需蹲下缓解。日常可通过尝试脚尖行走、脚跟行走测试腓肠肌力量。
神经根受压会导致特定皮节区感觉异常,L4/L5突出多表现为足背内侧麻木,S1神经根受累常见足底外侧感觉减退。可用回形针轻划皮肤对比两侧感觉差异。部分患者伴发蚁走感或袜套样感觉障碍,提示多节段受压可能。
膝跳反射减弱提示L3/L4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消失常见于S1神经根损伤。可用叩诊锤检查双侧反射对称性。马尾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反射消失,伴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居家可通过前屈摸足尖测试腰椎柔韧性,阳性者建议就医行MRI检查。X线片可排除骨折但无法显示软组织,CT能观察骨性结构压迫,MRI可清晰显示髓核突出程度。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定位受损神经节段。
建议每日进行麦肯基伸展训练,仰卧位双膝抱胸保持15秒重复10次。游泳和普拉提可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避免负重深蹲和转体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三文鱼、乳制品及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睡眠时侧卧屈膝姿势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使用中等硬度床垫为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需及时至脊柱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