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面部塌陷、咀嚼功能下降、邻牙移位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重要结构,骨量减少会直接削弱牙周韧带附着点。随着吸收程度加重,牙齿逐渐失去固定基础,出现异常晃动甚至自行脱落。日常需避免咬硬物,定期进行牙周洁治控制炎症。
上颌骨吸收可能引起鼻唇沟加深,下颌骨萎缩导致下巴后缩。重度吸收者会出现典型的"无牙颌面容",表现为面下1/3高度降低、口角下垂。早期佩戴功能性义齿有助于延缓骨吸收速度。
骨高度降低影响牙齿咬合接触面积,导致研磨效率下降。患者常被迫改用流质或软食,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建议选择高钙食物如奶酪、豆腐,配合咬合训练维持咀嚼肌功能。
缺牙区骨吸收后,相邻牙齿会向缺隙侧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形成咬合干扰。这种情况可能与牙列拥挤、牙周炎反复发作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等症状。正畸治疗可改善牙齿排列。
严重骨吸收改变咬合垂直距离,可能诱发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这与关节盘移位、咀嚼肌痉挛等因素有关,晨起时关节区僵硬症状明显。咬合板治疗配合热敷能缓解症状。
日常应保证每日摄入800mg钙质,可通过牛奶、绿叶蔬菜等食物补充。适度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骨代谢,避免单侧咀嚼习惯。每半年进行专业牙周检查,吸烟者需立即戒烟。出现牙齿明显松动或关节疼痛时需及时就诊,种植修复前需通过骨增量手术重建牙槽嵴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