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可通过制霉菌素、克霉唑、氟康唑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一线药物,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该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有高度敏感性,临床常用混悬液局部涂抹或含漱。用药期间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与碱性漱口水同时使用。
克霉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通过抑制麦角固醇合成发挥疗效。口腔贴剂形式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每日3-4次贴于患处。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需防止婴儿接触,可能出现局部烧灼感等轻微不良反应。
氟康唑适用于广泛性鹅口疮或反复发作病例,属于三唑类全身抗真菌药。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干扰真菌生长,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监测转氨酶水平,避免与华法林等药物联用。
鹅口疮可能与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进食疼痛等症状。除抗真菌治疗外,需评估基础疾病状态,HIV感染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器官移植患者需调整免疫方案。
鹅口疮可能与未控制的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感染、创面愈合缓慢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需优化降糖方案,营养不良者需补充维生素B族及蛋白质。慢性病患者建议定期口腔检查。
日常护理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进食过烫或刺激性食物。饮食可增加酸奶、紫锥菊等富含益生菌和免疫调节成分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增强黏膜修复能力。出现持续症状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复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预防全身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