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慢性乙肝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2025-04-12 07:48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可能由母婴传播、血液接触、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其他病毒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

1、母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的主要感染途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阻断90%以上传播风险。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需在孕期监测HBV-DNA载量,高病毒载量者妊娠中晚期需接受替诺福韦等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概率。

2、血液接触:共用注射器、不规范医疗操作或纹身穿刺等血液暴露行为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接触后7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紧急预防。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两对半,表面抗体阴性者需补种疫苗。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

3、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抑制状态易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此类人群需定期监测HBV-DNA,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强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使用免疫抑制剂前应筛查乙肝标志物,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4、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HIV合并感染增加肝癌风险。联合感染者需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兼具抗HIV/HBV活性的药物。每3-6个月需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和甲胎蛋白筛查,警惕肝硬化和肝癌发生。

5、长期饮酒:酒精代谢加重肝细胞损伤,与乙肝病毒协同作用可导致肝功能急剧恶化。患者必须严格戒酒,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表现时,需立即检查肝功能指标。合并酒精性肝病者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

慢性乙肝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肝功能恢复。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肝脏超声等指标,肝硬化患者需缩短至2-3个月随访。出现腹胀、下肢水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肝病专科就诊。

上一篇:怀孕晚期想吃甜食是缺什么营养 下一篇:细菌性阴道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