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能由产后感染、宫腔手术操作、经期卫生不良、性传播疾病、盆腔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
1、产后感染:分娩或流产后胎盘残留物未完全排出,创面暴露时间过长易被细菌侵袭。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2-3次,恶露期间勤换卫生巾。
2、宫腔手术操作:人工流产、刮宫术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子宫内膜屏障。术后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甲硝唑、多西环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两周内禁止盆浴。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或经期性交可能将病原体带入宫腔。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棉条,每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
4、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或衣原体上行感染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确诊后需伴侣同治,肌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5、盆腔炎症蔓延:输卵管卵巢脓肿破裂后脓液逆流至子宫腔。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疼痛剧烈时可服用布洛芬缓解。
日常增加山药、红豆、桂圆等补气养血食材摄入,经期避免跳绳、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运动。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出现持续下腹坠痛伴发热症状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