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可通过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调理。气虚多由过度劳累、久病体虚、饮食失调、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作用,适合气虚乏力、自汗等症状。日常可用黄芪泡水代茶饮,或与鸡肉炖汤食用。黄芪常与当归配伍,增强补气养血效果。
2、党参:党参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适用于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等脾肺气虚证。可单味煎服,或与茯苓、白术同用。党参药性平和,适合长期调理。
3、白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主治食少腹胀、大便溏泄等脾气虚证。常与苍术、陈皮配伍使用。炒白术可增强健脾止泻功效。
4、人参: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用于元气虚脱、脉微欲绝等危重症。红参偏温补,生晒参性平和。需注意实证、热证忌用。
5、山药: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改善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症状。鲜山药可蒸食,干品多与芡实、莲子同煮。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气虚患者日常可多食小米、红枣、南瓜等健脾食物,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生冷油腻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医辨证可能涉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