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阳穴位于大腿内侧根部,是中医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下肢功能障碍。
1、穴位定位:
举阳穴具体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寸处,股动脉搏动处外侧。取穴时可采用仰卧位,双腿微屈,从耻骨联合上缘至髌骨上缘连线分为16寸,该穴位约在连线内侧1/6处。体表定位标志为长收肌与缝匠肌之间的凹陷处。
2、解剖结构:
该穴位深层有股神经、闭孔神经前支分布,浅层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通过。针刺时需避开股动脉和股静脉,进针深度一般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时可产生治疗效果。
3、主治功能:
举阳穴主要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对尿潴留、遗尿等泌尿系统疾病也有调节作用。临床常配合关元、三阴交等穴位使用,通过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4、操作手法:
针刺采用直刺法,使用0.30×40mm毫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艾灸可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15-20分钟。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按压,配合揉法操作3-5分钟。
5、注意事项:
该穴位邻近重要血管神经,自行操作需谨慎。出血性疾病患者、孕妇禁用,局部皮肤感染时应避免刺激。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
日常可通过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建议每天练习3组,每组15次。饮食宜多食核桃、枸杞等补肾食材,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出现持续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