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可通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刺激、胆汁反流、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1、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这类药物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糜烂,需连续服用4-8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或腹胀,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镁水平。
2、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瑞巴派特可形成保护膜覆盖糜烂面。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酸盐,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中形成黏附性凝胶。建议餐前1小时或睡前服用,避免与铁剂同服。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组成的三联疗法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疗程10-14天。治疗失败者可选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完成后需复查碳13呼气试验。
4、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适用于伴随胆汁反流或胃胀的患者。这类药物通过加速胃排空减少黏膜刺激,但禁用于胃肠道出血或机械性梗阻者。建议餐前15-30分钟服用。
5、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雷尼替丁作为替代方案用于轻症患者,抑酸作用弱于质子泵抑制剂。夜间反酸明显者可睡前加服,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受性。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食物和浓茶,选择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材。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戒烟酒并保持规律作息。如出现呕血或黑便需立即就医,胃镜复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