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受损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理性因素。这类感染可能引发持续性肝细胞炎症,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腹胀等症状。抗病毒治疗需根据病毒类型选择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药物。
2、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干扰脂肪代谢过程。戒酒是核心治疗措施,同时需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严重者可考虑肝移植手术。
3、药物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等可能通过细胞毒性或免疫反应导致肝酶升高。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是关键,必要时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严重病例需人工肝支持治疗。
4、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属于代谢性因素。控制体重和血糖是基础治疗,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配合有氧运动,药物可选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5、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组织有关。熊去氧胆酸是常用药物,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终末期需考虑肝移植。
日常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限制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出现持续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