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花,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和细叶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L.的花。益母草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益母草花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YìMǔCǎoHuā
【英文名】MotherwortFlower
【别名】茺蔚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细叶益母草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urusjaponicusHoutt.L.sibiricusL.
采收和储藏:夏季药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直立,四棱形,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叶柄长0.5-8cm。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cm,5-9浅裂,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两侧裂片再1-2裂,最终片宽度通常在3mm以上,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被糙伏毛,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具花8-15朵;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花萼钟形,外面贴生微柔毛,先端5齿裂,具刺尖,下方2齿比上方2齿长,宿存;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mm,外面被柔毛,上唇与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边缘具纤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形;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花丝疏被鳞状毛,花药2室;雌蕊1,子房4裂,花柱丝状,略长于雄蕊,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先端较宽而平截,基部楔形,长2-2.5mm,直径约1.5m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达80cm。茎直立,四棱形,有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0.5-5cm;茎最下部的叶早落,中部的叶卵形,掌状3全裂,长约5cm,宽约4cm,裂片长圆状鞭形,再羽状分裂成3裂的线状小裂片,宽度通常1-3mm;最上部叶明显3裂,小裂片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疏伞花序腋生,多花;无花梗;小苞片针刺状,比萼筒短,被糙伏毛,花萼钟形,外面被柔毛,先端5齿裂,具尖刺,上方3齿比下方2齿短,宿存。花冠唇形,淡红以或紫红色,长15-20mm,外面密被长柔毛,上唇比下唇长1/4左右,由唇长圆形,全缘,下唇3裂,中央裂片卵形;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花丝疏被鳞状毛,花花2室;雌蕊1,子房4裂,花柱丝状,略长于雄蕊,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上端较宽而平截,基部楔形,长约2.5m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干燥的花朵,花萼及雌蕊大多已脱落,长约1.3cm,淡紫色至淡棕色,花冠自先羰向下渐次变细;基部联合成管,上部2唇形,上唇长圆形,全缘,背部密具细长白毛,也有缘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倒脏形,背产具短绒毛,花冠管口处有毛环生;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筒内,与残存的花柱,常伸出于冠筒之外。气弱,味微甜。
以干燥、无叶及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养血;活血;利水。主贫血;疮疡肿毒;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
1.《纲目》: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
2.《江苏植药志》:民间用作妇女补血剂。通常于冬季和以红糖及乌枣,饭锅内蒸,逐日服用。
【摘录】《中华本草》
益母草花,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和细叶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L.的花。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具有养血,活血,利水之功效。常用于贫血,疮疡肿毒,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下。
入药部位
花带根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养血,活血,利水。
主治
贫血,疮疡肿毒,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下。
相关配伍
1、治妇女血虚:益母草花60g,大枣10枚,红糖50g。水煎去渣,吃枣饮汤。(《现代家庭药膳》)
2、治痛经:益母草30-60g,延胡索20g,水煎服。(《现代家庭药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者禁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季花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二、炮制方法
将原药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形态特征
1、益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2、细叶益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圆锥形的主根。茎直立,高20-8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短而贴生的糙伏毛,单一,或多数从植株基部发出,不分枝,或于茎上部稀在下部分枝。茎最下部的叶早落,中部的叶轮廓为卵形,长5厘米,宽4厘米,基部宽楔形,掌状3全裂,裂片呈狭长圆状菱形,其上再羽状分裂成3裂的线状小裂片,小裂片宽1-3毫米,上面绿色,疏被糙伏毛,叶脉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糙伏毛及腺点,叶脉明显凸起且呈黄白色,叶柄纤细,长约2厘米,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轮廓近于菱形,3全裂成狭裂片,中裂片通常再3裂,小裂片均为线形,宽约1-2毫米。轮伞花序腋生,多花,花时轮廓为圆球形,径3-3.5厘米,多数,向顶渐次密集组成长穗状;小苞片刺状,向下反折,比萼筒短,长4-6毫米,被短糙伏毛;花梗无。花萼管状钟形,长8-9毫米,外面在中部密被疏柔毛,余部贴生微柔毛,内面无毛,脉5,显著,齿5,前2齿靠合,稍开张,钻状三角形,具刺尖,长3-4毫米,后3齿较短,三角形,具刺尖,长2-3毫米。花冠粉红至紫红色,长约1.8厘米,冠筒长约0.9厘米,外面无毛,内面近基部1/3有近水平向的鳞毛状的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直伸,内凹,长约1厘米,宽约0.5厘米,全缘,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下唇长约0.7厘米,宽约0.5厘米,比上唇短1/4左右,外面疏被长柔毛,内面无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中部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基部楔形,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1、益母草:生于田埂、路旁、溪边或山坡草地,尤以向阳地带为多,生长地可达海拔3000m以上。分布于全国各地。
2、细叶益母草:生于石质山坡、砂质草地或松林中,海拔可高达1500m。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陕西西北部、甘肃等地。
性状鉴别
干燥的花朵,花萼及雌蕊大多已脱落,长约1.3cm,淡紫色至淡棕色,花冠自先端向下渐次变细;基部联合成管,上部2唇形,上唇长圆形,全缘,背部密具细长白毛,也有缘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倒心脏形,背部具短绒毛,花冠管口处有毛环生;雄蕊4,二强,着生在花冠筒内,与残存的花柱,常伸出于冠筒之外。气弱,味微甜。
以干燥、无叶及无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
2、降血压作用。
3、溶血作用。
4、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