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能由胆道疾病、高脂血症、妊娠期激素变化、酒精摄入、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对母儿的影响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营养支持、胎儿监测、预防感染、适时终止妊娠等方式干预。
1、母体风险: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与炎症介质释放、胰腺坏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者需血液净化。胎儿面临早产、缺氧风险,需持续胎心监护。
2、代谢紊乱:妊娠期特有的胰岛素抵抗易诱发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血清甘油三酯>11.3mmol/L时需血浆置换。控制血脂可选用ω-3脂肪酸、贝特类药物,同时监测血糖波动,避免酮症酸中毒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3、感染控制: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是主要死因,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穿透胎盘屏障小的抗生素。发热及炎性指标升高时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避免脓毒血症导致绒毛膜羊膜炎或胎膜早破。
4、营养管理:病程超过72小时需启动肠内营养,选择低脂配方的短肽型营养剂经鼻空肠管输注。妊娠中晚期每日需增加300kcal热量,注意补充维生素B1预防Wernicke脑病,同时监测宫缩情况。
5、分娩决策:孕32周前尽量保守治疗,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后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指征包括胎儿窘迫、DIC、胰腺脓肿等,手术可选择腹膜外剖宫产减少腹腔污染,术后继续胰腺炎治疗。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g以下,优先选择清蒸鱼、鸡蛋白等优质蛋白。建议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每两小时监测胎动,恢复期可进行孕妇瑜伽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宫缩或胎动减少需立即返院复查血淀粉酶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