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控制、环境调整、发作期护理、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高热惊厥通常由感染发热、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敷额、减少衣物覆盖等方法。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刺激,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监测体温变化频率需保持每15-30分钟一次,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
2、药物控制: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栓剂可作为退热药物选择。苯巴比妥、地西泮等抗惊厥药物适用于持续发作超过5分钟的情况。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与含咖啡因的感冒药联用。
3、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温度22-24℃并维持50%-60%湿度,移除周围尖锐物品。发作期间需侧卧防止误吸,使用软垫保护头部。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摇晃患儿。
4、发作期护理:
记录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长及具体表现,观察是否伴随呕吐或大小便失禁。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停止后立即测量体温并检查有无外伤。
5、预防复发:
有惊厥史患儿在发热初期即需积极退热,体温超过37.8℃时开始干预。定期复查脑电图排除癫痫可能,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改善神经传导。疫苗接种后密切监测48小时,家族史阳性者需进行遗传咨询。
饮食宜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泥,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发热。恢复期可进行散步、伸展等低强度活动,忌剧烈运动诱发脱水。夜间睡眠加强体温监测,使用透气棉质寝具,每2-3小时检查四肢末梢循环状况。出现意识障碍、反复抽搐或发热超过72小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