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可能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发热、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表现。
单侧下肢突发肿胀是深静脉血栓的典型症状,多发生于小腿或大腿。肿胀程度与血栓位置相关,近端静脉血栓肿胀更明显。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产褥期血液高凝状态均会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阻力。
患肢可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压痛,活动时加剧。疼痛多沿静脉走行分布,可能伴随肌肉痉挛。妊娠期激素变化导致静脉壁松弛,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刺激血管壁神经末梢。
血栓部位皮肤温度升高,呈现暗红色或发绀样改变。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产褥期卧床时间延长会进一步加重静脉淤血。
浅表静脉代偿性扩张可见皮下条索状突起,触诊有硬结感。这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40%-50%有关,增大的子宫压迫使静脉压力持续升高。
血栓脱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肺栓塞表现。妊娠期凝血因子Ⅶ、Ⅷ、Ⅹ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至4-6g/L,产后胎盘剥离面血管暴露更易形成血栓。
建议孕妇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睡眠时抬高下肢。穿着医用弹力袜可增加静脉回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超声检查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达肝素、那屈肝素可用于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产后尽早下床活动,哺乳期用药需评估药物安全性。定期监测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