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可通过冷敷止痒、口服抗组胺药物、避免诱发因素、局部用药缓解、严重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急性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冷敷止痒:
皮肤出现风团伴瘙痒时,可用冷毛巾敷于患处10-15分钟,血管收缩能减轻组织水肿。避免热水烫洗或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冷敷后涂抹炉甘石洗剂可增强止痒效果。
2、抗组胺治疗: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能阻断H1受体,快速缓解红肿瘙痒。口服给药后30-60分钟起效,需按疗程服用3-5天。嗜睡副作用较第一代药物显著降低。
3、规避诱因:
记录发病前24小时接触的鱼虾、坚果等可疑致敏食物,暂停食用奶制品和蛋类。近期使用过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需及时告知运动后发病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时穿着紧身衣物。
4、局部对症处理:
外用薄荷脑软膏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局部症状。皮肤干燥时使用尿素霜保湿,避免沐浴露直接接触皮损。合并血管性水肿时可短期使用0.1%肾上腺素溶液湿敷。
5、系统治疗干预:
伴随喉头水肿或血压下降需立即肌注地塞米松,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可能与慢性胃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相关,表现为腹痛、心悸等症状。顽固性病例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发病期间保持清淡饮食,优先选择冬瓜、薏米等利湿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改善免疫功能,若48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