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通常位于口腔牙列最末端,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萌出方向存在个体差异。
上颌智齿多生长在第二磨牙远中侧,牙冠常向颊侧倾斜。由于上颌骨后部空间有限,约60%案例出现阻生或半阻生状态,牙根可能接近上颌窦底壁。临床常见牙冠部分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易引发冠周炎。
下颌智齿位于下颌升支前缘与第二磨牙之间,约75%存在近中阻生现象。牙根形态多呈弯曲状,与下牙槽神经管解剖关系密切。下颌智齿萌出时易造成邻牙牙根吸收,部分案例可见水平或倒置阻生。
约30%智齿呈现异常萌出角度,包括垂直位、水平位、近中倾斜位和远中倾斜位。X线曲面断层片显示,异常角度生长的智齿可能压迫邻牙牙根,导致牙列拥挤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完全骨埋伏智齿约占15-20%,埋藏于颌骨内未突破牙龈黏膜。这类智齿可能引发颌骨囊肿或肿瘤,全景片可见牙囊阴影扩大。部分埋伏智齿牙根会与下颌神经管重叠,增加拔牙手术风险。
约25%人群存在单侧或双侧智齿先天缺失,与遗传进化相关。缺失案例中上颌智齿缺失率高于下颌,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现代人类颌骨体积缩小是导致智齿退化的重要因素。
保持口腔卫生需使用冲牙器清洁智齿区域,避免食物嵌塞。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拍摄全景片监测智齿发育状态。出现反复肿痛或邻牙损害时,需考虑拔除手术。日常咀嚼可多选择苹果、胡萝卜等需充分咀嚼的食物,锻炼颌骨肌肉。智齿拔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采用冰敷减轻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