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通过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氯吡格雷可阻断ADP受体抑制血小板活化,替格瑞洛作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更快。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
硝酸甘油能快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硝酸异山梨酯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单硝酸异山梨酯适合长期预防用药。用药期间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每日需保持8小时无药期避免耐药。
美托洛尔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比索洛尔选择性更高适合合并慢阻肺患者,卡维地洛兼具α受体阻断作用。用药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心率低于50次/分需调整剂量。
地尔硫卓适用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氨氯地平对血管平滑肌选择性更高。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导致严重心动过缓。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强,匹伐他汀对肝功能影响较小。需定期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联合依折麦布可增强降脂效果。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严格监测血压血糖,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每3-6个月复查血脂和心脏超声。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应低于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