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可通过胰酶替代剂、止痛药物、抑酸药物、抗氧化剂、胰岛素等方式治疗。慢性胰腺炎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高脂血症、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胰酶分泌不足是慢性胰腺炎的核心病理改变,口服胰酶制剂可改善脂肪泻和营养不良。常用药物包括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胰酶片、多酶片等,需随餐服用以模拟生理性消化过程。治疗期间需监测体重和粪便性状变化。
腹痛多与胰管高压或胰腺神经炎症有关,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等非阿片类药物。顽固性疼痛可能需要加巴喷丁等神经调节剂,严重病例需考虑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消化道出血。
胃酸分泌过多可能加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能减少胃酸对胰酶的破坏。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适用于需长期抑酸治疗的患者,用药期间注意监测骨代谢指标。
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损伤,维生素E、硒制剂等抗氧化剂可延缓胰腺纤维化进程。合并营养不良时需联合补充维生素A、D、K等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注意凝血功能监测。
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继发性糖尿病,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是常用方案。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重点预防低血糖发生。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调整胰岛素剂量。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40g,优先选择深海鱼、鸡胸肉等优质蛋白。建议分6-8次少量进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受压动作。定期复查胰腺CT和肝功能,出现持续消瘦或黄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