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肝穿刺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4-14 07:01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肝穿刺是一种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肝脏组织样本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或监测治疗效果。该操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需超声或CT引导准确定位。

1、诊断用途:肝穿刺能明确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病理类型,鉴别黄疸原因。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或肝脏占位性病变,活检结果可提供金标准诊断依据。

2、操作流程:术前需检查凝血功能,消毒铺巾后经皮穿刺获取肝组织。常用Menghini针或Tru-Cut针,取材长度约1-3cm,术后需局部压迫止血并卧床观察6小时。

3、适应病症:适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前的纤维化评估、自身免疫性肝病确诊、肝移植后排异反应监测。对肝脏肿瘤可进行免疫组化分型指导靶向治疗。

4、风险控制: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严重出血发生率为0.3%-0.5%,气胸风险低于0.1%。血小板<60×10⁹/L或INR>1.5需先纠正凝血功能。

5、替代方案: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但准确性低于活检。血清学指标如APRI、FIB-4评分适用于动态监测,无法替代病理诊断。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促进肝细胞修复,可适量补充维生素K含量高的菠菜、西兰花。恢复期出现持续腹痛或头晕需立即返院检查。定期复查超声确认穿刺部位愈合情况,肝硬化患者穿刺后需延长观察时间至48小时。

上一篇:特应性皮炎激素治疗是什么 下一篇: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生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