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可通过保湿修复、抗炎治疗、免疫调节、光疗干预、感染控制等方式缓解症状。该疾病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异常、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是湿疹反复发作的核心因素。选择含神经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湿霜,每日涂抹3-5次,沐浴后3分钟内及时使用。避免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水温控制在32-37℃。
2、抗炎治疗:中重度湿疹需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急性期采用湿敷疗法,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冷敷患处。
3、免疫调节:Th2型免疫反应亢进与发病密切相关。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瘙痒,严重病例需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益生菌补充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4、光疗干预:窄谱UVB照射每周2-3次,累计20-30次疗程对顽固性皮损有效。308nm准分子激光针对局部肥厚性皮损,需配合光敏剂使用。治疗期间严格防晒,避免光毒性反应。
5、感染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会加重炎症。合并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保持居住环境湿度40-60%,定期除螨,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湿疹患者需长期坚持低敏饮食,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出汗。夜间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搔抓,心理压力管理同样重要,正念冥想可降低应激反应。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全身感染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