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通过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值计算得出。
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例如体重70公斤、身高1.75米的人BMI值为70÷1.75×1.75=22.86。世界卫生组织将BMI<18.5定义为体重过低,18.5-24.9为正常范围,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
BMI能初步筛查肥胖相关疾病风险。超重人群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BMI≥35时骨关节炎风险增加4倍。但运动员等高肌肉量人群可能出现BMI假性偏高。
BMI适用于18-65岁普通成年人评估,不适用于孕妇、儿童及老年群体。儿童需使用年龄别BMI曲线,65岁以上老人因肌肉流失可适当放宽标准至27以下。
BMI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占比,腰围测量可作为补充。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提示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超标者即使BMI正常仍需干预。
结合体脂率、腰臀比等指标能更准确评估肥胖。生物电阻抗法体脂检测显示,部分BMI正常者体脂率可能超标男性>20%、女性>30%,这类隐性肥胖同样需要管理。
保持健康BMI需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全谷物50-150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监测体重变化,BMI超过24建议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避免盲目节食导致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