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皮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穿透气衣物、使用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避免日晒等方式治疗。夏季皮炎通常由高温多汗、紫外线刺激、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高温环境下汗液刺激是主要诱因,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2-3次,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选择pH5.5弱酸性沐浴露,清洗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腋窝、腹股沟等区域可扑撒爽身粉。冷敷能缓解灼热感,将纱布浸透生理盐水冷藏后外敷患处10分钟。
穿着纯棉或莫代尔纤维等透气面料,避免化纤材质摩擦皮肤。衣物颜色宜选浅色系减少吸热,出汗后立即更换潮湿衣物。户外活动时佩戴宽檐帽,选择UPF50+防晒衣裤,袖口裤脚设计为松紧带款式防止昆虫叮咬。
轻度红斑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收敛止痒剂。合并感染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类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急性期,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选择弱效制剂。
瘙痒剧烈者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睡前服用可改善睡眠质量。泛发性皮炎伴渗出时短期服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剂量逐日递减。继发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
保持室内温度26-28℃、湿度60%以下,空调滤网每月清洗避免尘螨滋生。正午时段避免户外活动,紫外线指数≥8时需严格防晒。游泳池消毒剂可能加重症状,游泳后立即冲洗并使用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甜椒及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清热祛湿。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汗腺调节功能,运动后及时清洁并涂抹无香料保湿乳。贴身寝具每周用60℃热水烫洗,卧室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水疱、脓液需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