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瘘通常表现为肛周反复流脓、肿痛、瘙痒等症状,可能与肛腺感染、克罗恩病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发热、排便困难等全身症状。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脓性分泌物是高位肛瘘最典型表现,多呈黄白色黏稠液体,可沾染内裤。分泌物量随炎症活动程度波动,急性期可能混有血丝,慢性期可能减少但难以彻底消失。瘘管外口多位于肛门3厘米以外,按压周围组织可能诱发脓液溢出。
急性感染期肛周出现红肿热痛,疼痛呈持续性跳痛,坐立或排便时加剧。慢性期可能转为隐痛,但易在免疫力下降时急性发作。部分患者可触及皮下条索状硬结,这是瘘管纤维化的体征表现。
长期分泌物刺激导致肛周皮肤湿疹样改变,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脱屑。搔抓可能引发继发感染,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顽固性瘙痒,需警惕血糖控制不良。
复杂高位肛瘘可能引起间歇性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若形成脓肿可突发39℃以上高热,伴寒战、食欲减退。克罗恩病相关瘘管常合并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肠外表现。
瘘管侵犯肛门括约肌可能导致排便失禁或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出现粪便从瘘管外口排出,这种情况提示存在括约肌损伤,需通过肛门直肠测压评估功能损伤程度。
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可用温水坐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燕麦、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急性期应限制剧烈运动,慢性期可进行提肛锻炼。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排便控制障碍,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行挂线疗法或括约肌保留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