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钙化通常不属于癌变表现,可能与组织退行性变、局部缺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钙化是肌瘤常见的良性改变形式,恶性转化概率极低。
1、钙化机制:子宫肌瘤钙化多因长期缺血导致营养不良性钙盐沉积,属于退行性改变。超声检查可见强回声伴声影,MRI显示低信号灶。无需特殊治疗,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2、癌变鉴别:恶性肉瘤钙化多呈云雾状或细沙样分布,常伴随短期内肌瘤迅速增大、异常阴道出血。诊断需结合增强CT显示不均匀强化,或病理活检发现核分裂象增多等恶性证据。
3、影像学特征:良性钙化在X线平片呈致密斑块状,边界清晰;CT扫描显示爆米花样钙化灶。与子宫内膜癌的微钙化点或卵巢癌的蛋壳样钙化存在显著形态差异。
4、高危因素:长期未治疗的巨大肌瘤直径>5cm或绝经后新发肌瘤出现钙化时需提高警惕。建议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HE4,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内膜病变。
5、处理原则:无症状钙化肌瘤可观察随访,若合并月经量多、压迫症状可选择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手术中可见钙化灶质地坚硬,需使用特殊器械粉碎。
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代谢,避免长期服用含钙制剂。规律进行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年妇科检查联合超声监测肌瘤动态。出现异常腹痛或经期改变时需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应持续随访至肌瘤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