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缓可通过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茶碱等药物干预。该症状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药物副作用、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肌缺血等因素引起。
1、阿托品:作为M胆碱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适用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心动过缓。用药期间需监测口干、视力模糊等抗胆碱能副作用。
2、异丙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增强窦房结自律性,改善传导阻滞。适用于急性症状发作,但可能引发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冠心病患者慎用。
3、茶碱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升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兼具支气管扩张和正性肌力作用。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动过缓患者尤为适用。
4、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与年龄相关性退行性变、心肌炎后遗症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病例需考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等术式。
5、甲状腺功能调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纠正甲减相关心动过缓。左甲状腺素钠需根据TSH水平调整剂量,同时监测骨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变化。
日常可适量摄入含辅酶Q10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减轻心脏压力,避免使用高浓度咖啡因饮品。心电图监测应每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每年复查,出现黑朦或晕厥立即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