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炎可通过局部护理、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引流、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淋巴管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系统异常、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局部护理: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发炎部位。用碘伏消毒伤口后覆盖无菌敷料,抬高肢体促进淋巴回流。每日观察红肿范围变化,局部可冷敷缓解疼痛。
2、抗生素治疗:轻症口服阿莫西林、头孢氨苄或克林霉素。重症需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7-14天,需完成全程治疗防止复发。
3、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每日1次每次15分钟。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手法淋巴按摩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4、手术引流:形成脓肿时需切开引流,常见术式包括脓肿切开术、坏死组织清创术。术后需定期换药,必要时放置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
5、对症支持: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水肿者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日常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豆浆,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限制钠盐摄入减轻水肿。急性期卧床时做踝泵运动,恢复期逐步进行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定期监测体温和淋巴结变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