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可能由淋球菌感染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护理、伴侣同治、避免性接触、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常表现为尿道脓性分泌物、排尿疼痛、下腹坠胀等症状。
1、尿道症状:
淋病奈瑟菌侵袭泌尿生殖道黏膜后,约2-5天潜伏期出现尿道口红肿,男性患者可见黄色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伴有排尿灼痛感。女性可能出现宫颈充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约50%女性感染者早期症状不明显。
2、生殖系统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淋病可能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单侧睾丸肿胀疼痛,女性患者易发生输卵管粘连,增加宫外孕风险。淋球菌上行感染还可导致前列腺炎、前庭大腺脓肿等。
3、全身扩散风险:
约1-3%患者发生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关节、皮肤等部位。典型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痛及肢端脓疱疹,严重者可出现心内膜炎或脑膜炎。此类情况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类药物。
4、新生儿感染:
孕妇感染淋病可能导致羊膜早破或早产,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触分泌物可引发淋菌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睑红肿、大量脓性分泌物。新生儿预防性使用红霉素眼膏可降低感染风险。
5、耐药性问题: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等传统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目前推荐头孢克肟、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治疗失败者需进行药敏试验,必要时改用大观霉素或庆大霉素。
淋病患者应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刺激,每日饮用2000ml水促进代谢。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复查转阴,贴身衣物需沸水消毒。建议补充维生素C增强黏膜修复,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合并HIV感染或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需延长随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