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可通过铝碳酸镁、熊去氧胆酸、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功能失调、胃酸分泌异常、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胃手术后结构改变、长期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等原因引起。
1、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胆汁酸并形成保护膜,缓解胃黏膜损伤。硫糖铝能与受损黏膜结合形成屏障,促进修复。枸橼酸铋钾兼具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刺激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建议餐前半小时服用。
2、胆汁调节药物:
熊去氧胆酸能改变胆汁成分比例,降低毒性胆汁酸浓度。鹅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排出,减少胆汁淤积。这类药物需连续服用2-3个月才能显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3、促动力药物:
莫沙必利通过激活5-HT4受体增强胃肠蠕动,缩短胆汁接触时间。多潘立酮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改善胃排空功能。伊托必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用于伴有腹胀的患者。
4、抑酸治疗: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雷贝拉唑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法莫替丁作为H2受体拮抗剂,适用于夜间酸突破现象的控制。
5、手术干预: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胃底折叠术或Roux-en-Y胃肠改道术。手术能机械性阻止胆汁反流,但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和咖啡因摄入,选择清蒸鱼、山药粥等低刺激食物。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规律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动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