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需挂内分泌科或血管外科,严重感染时需联合骨科处理。
1、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病因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内分泌科医生可调整降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该科室能系统性评估神经病变和代谢紊乱情况。
2、血管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导致足部缺血坏死的主因,血管外科通过超声多普勒评估血流。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常见手术包括球囊扩张术、动脉旁路移植术。约60%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
3、骨科清创:
出现骨髓炎或肌腱暴露时需骨科干预,包括坏死组织清创、截趾等手术。术前需进行MRI评估骨感染范围,术后需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深部感染患者平均需要2-3次清创手术。
4、创面修复科:
慢性溃疡超过4周未愈建议转诊,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新型敷料如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可控制渗液,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肉芽形成。面积大于5cm²的溃疡需考虑皮瓣移植。
5、多学科协作:
Wagner分级3级以上的复杂病例需MDT会诊,组合高压氧治疗、营养支持等措施。每周监测创面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合并肾病者需肾内科协同调整用药剂量。
患者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圆头减压鞋,每日检查足底有无破损。饮食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藜麦。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赤足行走。血糖监测频率应提升至每日4-7次,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降低截肢风险。创面护理时使用生理盐水而非酒精消毒,水温测试需用手肘而非足部。出现新发溃疡、渗液增多或发热症状需24小时内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