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腺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直肠腺癌通常由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恶变、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是早期直肠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适用于中低位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可用于极早期病灶。手术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保肛或造瘘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及肿瘤标志物。
2、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XELOX方案常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FOLFOX方案适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伊立替康用于转移性直肠癌的二线治疗,化疗期间需监测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
3、放射治疗:
术前短程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长程放化疗能提高保肛率。调强放疗技术可精准靶向病灶,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局部复发患者。放疗常见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肠炎和膀胱刺激症状。
4、靶向治疗:
西妥昔单抗针对RAS野生型患者,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延缓进展。瑞戈非尼用于转移性直肠癌的三线治疗,靶向药物需配合基因检测结果选择使用方案。
5、免疫治疗:
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晚期患者,纳武利尤单抗可改善PD-L1阳性者的生存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ω-3脂肪酸和维生素D。康复期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久坐和负重活动。造瘘护理需定期更换造口袋,注意观察排泄物性状变化。定期随访应包含腹部CT、CEA检测和肠镜检查,五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心理支持可通过专业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